火狐足球病理科信息管理系统火狐直播医院信息平台火狐直播医技统一预约整体解决方案火狐直播内镜影像管理系统火狐直播放射影像管理系统火狐直播专业超声检查系统火狐直播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系统火狐直播医疗智能决策系统火狐直播数字网络视频会诊系统产品系列解决方案智能影像云电子胶片医技统一预约新冠AI公司动态行业新闻公司简介企业文化企业荣誉发展历程联系方式加入我们客户中心

火狐直播:达实智能: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

发表时间:2024-05-19 04:35:37 来源:火狐直播网页作者:火狐足球/span>

  一、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预案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确认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二、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公司自行负责;因本次非公开发行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五、本预案所述事项并不代表审批机关对于本次非公开发行相关事项的实质性判断、确认、批准或核准,本预案所述本次非公开发行相关事项的生效和完成尚待取得公司股东大会的批准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核准。

  1、本次非公开发行方案已经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次发行方案尚需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以及中国证监会核准。

  2、本次非公开的发行对象为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自然人等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产品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信托公司作为发行对象的,只能以自有资金认购。在上述范围内,公司在取得中国证监会关于本次发行的核准批文后,将按照《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规定以竞价方式确定具体的发行对象。

  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各自控制的关联方不参与本次认购,也不会引入通过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取得公司控股权或实际控制权的发行对象。

  3、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计算公式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

  最终发行价格将在公司取得中国证监会关于本次发行的核准文件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部门的要求,根据询价结果由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但不低于前述发行底价和股票面值。

  4、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按照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计算得出,同时不超过25,000万股(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0万元(含本数)。最终发行数量将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核准,由董事会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若公司在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送股、配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权事项或因股份回购、股权激励计划、可转债转股等事项导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化,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上限将作相应调整。

  5、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投资于以下项目:

  1 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升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1,847 19,000

  2 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4,289 12,000

  若本次非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公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等情况,确定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筹资金解决。

  在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需要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6、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后,发行对象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本次发行对象所取得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因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资本公积金转增等形式所衍生取得的股份亦应遵守上述股份锁定安排。法律法规对限售期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

  7、本次非公开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会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

  8、本预案已在“第四节 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中对公司现行利润分配政策、最近三年利润分配情况以及未来三年分红规划进行了说明,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9、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首发及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摊薄即期回报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为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本预案已在“第五节 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影响分析及填补措施”中就本次发行对公司即期回报摊薄的风险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拟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充分信息披露,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公司所制定的填补回报措施不等于对公司未来利润作出保证。投资者不应据此进行投资决策,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决策造成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

  10、为兼顾新老股东的利益,本次非公开发行前滚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由本次发行完成后的全体股东共享。

  五、上市公司负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通过本次发行大量增加负债(包括或有负债)的情况,是否存在负债比例过低、财务成本不合理的情况.. 66

  第五节 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影响分析及填补措施 ........... 78

  一、本次非公开发行摊薄即期回报对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 78

  本次发行、本次非公开发行 指 达实智能本次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5,000万股(含)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的行为

  募集资金、本次募集资金 指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所募集的资金

  募投项目 指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所投资的项目

  数字经济 指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物联网、IoT 指 Internet of Things的简称。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AI 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简称,即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 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的简称,通过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并在终端设备、边缘端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所采信息进行定位、比对、预测及调度等智能化操作的系统

  数字孪生 指 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实体,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 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技术手段

  云计算 指 通过将计算机数据及文件存储于多个可通过互联网询问的服务器,集中在大规模数据中心进行远程处理的方式

  边缘计算 指 在靠近物或者数据源头网络边缘测融合网格、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

  大数据 指 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BIM 指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IBMS 指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的简称,又称智能大厦管理系统,是指在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与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

  COP 指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简称,又称制冷性能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是制冷系统(制冷机)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制冷性能系数大,表示制冷系统(制冷机)能源利用效率高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互联网、云计算软件与平台服务;物联网系统研发与应用服务;智慧医疗信息系统研发与集成服务;医疗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服务;医疗专业系统咨询、设计、集成服务;医疗投资管理;智能交通含轨道交通信号监控系统开发、技术咨询设计、销售与集成服务;智能建筑系统开发与集成、技术咨询设计;机电总包服务;智能卡、智能管控、安防监控等终端设备与软件的研发、销售及应用服务;能源监测与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咨询设计服务;电力销售业务;电力网络增量配电网投资建设服务;相关领域境内及境外工程设计、安装及技术咨询(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经营项目是:互联网医疗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加快,物联网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为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物联网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202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联科〔2021〕130号),明确表示,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网接入能力,加速推进全面感知、泛在连接、安全可信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

  2020年以来,我国5G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和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促进下,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物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生态愈加成熟。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2020-2021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1.7万亿元。我国物联网行业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行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物联网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物联网技术升级迭代速度加快,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但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储备仍有不足,在感知、传输、处理、存储、安全等重点环节技术创新积累不够,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仍需加大攻关力度。

  (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

  (2)进一步推动技术融合创新,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物联网融合发展,提升物联网终端感知能力与应用平台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3)扩大物联网应用规模,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家居等重点领域加快部署感知终端、网络和平台,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技术产品为基础、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行业解决方案。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及实施路径。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之一。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5%。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低碳转型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亦为建筑行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已将深入推进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更新升级制冷技术、设备,优化负荷供需匹配,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综上,我国“双碳”战略下的节能减排行动,将为物联网产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加速信息技术应用相关产业的国产化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随着我国软件与信息化技术基础不断完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加入,安全可靠的国产软件在政府、金融、交通、医疗、电信、能源、军工等关键领域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物联网在智慧建筑、智能电网、智慧交通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挑战。物联网的业务认证机制和加密机制是安全把控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信息安全防控的薄弱环节。一方面,移动物联网终端存储的隐私信息存在丢失风险或被窃风险;另一方面,云计算与云服务的兴起虽然使客户端配置简化、维护成本降低,但也为物联网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涉外软件的信息安全隐患及其所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妥善应对以上问题,我国将坚持自主创新,提升物联网产品及应用系统的国产化水平。

  虽然国产信息技术水平日渐增强,但在许多领域相较国外的技术产品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亟需培育一批技术领先、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与资金链高效协作,深化产学研联合创新,推动感知终端、平台体系、网络设施的规模化部署,从而高效推动相关领域国产化进程、维护国家信息技术安全。在此过程中,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软件与信息化产品等方面的国产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为相关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基于云边协同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平台产品、边缘控制产品和终端应用产品,及以自主产品为核心的设备设施和空间场景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2020年,公司明确了坚持物联网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并拟定了2021至2030十年发展愿景。公司将基于自主研发的物联网产品及系统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持续创新可面向未来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探索可规模化发展的业务模式,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业务管理体系成为智能化行业的领导者,最终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公司将以本次发行为契机,持续加大对“云-边-端”各环节核心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投入,主要包括: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基于AIoT平台的节能控制与低碳管理系统、基于AIoT平台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控制系统、基于AIoT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主要应用软件、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基于C3-IoT平台的智能终端产品等核心产品与关键技术,实现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纵向创新并进行应用推广,以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同时,公司亦将以自主研发的产品为核心,结合生态伙伴产品及系统,面向重点行业用户创新研发针对建筑楼宇、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更加贴合用户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的核心技术为云边协同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已具备百万级、高可靠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所投研发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数据孪生节点运算能力,并不断优化基于AI算法的空间场景控制能力。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能够显著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物联网融合发展,提升公司的物联网终端场景感知能力与应用平台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所研发的产品及技术,将在建筑楼宇、智慧医院、智能交通、智慧数据中心、企业园区等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物联网平台及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并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技术产品为基础、可大规模复制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公司将与竞争对手拉开显著差距,形成规模优势,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为营造智能低碳、温暖光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最终发行对象将在本次发行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文件后,根据发行对象申购报价情况,遵照价格优先等原则,由公司董事会与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公司将在发行结束后公告的相关文件中披露发行对象与公司的关系。

  本次发行的A股股票全部采用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在中国证监会核准批文有效期内择机发行。

  本次非公开的发行对象为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自然人等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产品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信托公司作为发行对象的,只能以自有资金认购。最终发行对象由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在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按照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及预案所规定的条件,根据竞价结果与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计算公式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

  最终发行价格将在公司取得中国证监会关于本次发行的核准文件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部门的要求,根据询价结果由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但不低于前述发行底价及股票面值。

  若公司在本次发行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除权、除息事项,将对前述发行价格作相应调整,调整公式如下:

  其中,P0为调整前发行价格,D为每股派发现金股利,N为每股送红股或转增股本数,P1为调整后发行价格。

  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按照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计算得出,同时不超过25,000万股(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0万元(含本数)。最终发行数量将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核准,由董事会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

  若公司在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送股、配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除权事项或因股份回购、股权激励计划、可转债转股等事项导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化,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上限将作相应调整。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后,发行对象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本次发行对象所取得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因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资本公积金转增等形式所衍生取得的股份亦应遵守上述股份锁定安排。法律法规对限售期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

  本次非公开发行前滚存的未分配利润由本次发行完成后的全体股东按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的持股比例共享。

  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投资于以下项目:

  1 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升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1,847 19,000

  2 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4,289 12,000

  若本次非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公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等情况,确定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筹资金解决。

  在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需要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本次发行面向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资者,采用竞价方式进行,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各自控制的关联方不参与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认购,因此本次发行不构成公司与前述主体之间的关联交易。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本次发行尚未确定发行对象,最终是否存在因关联方认购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关联交易的情形,将在发行结束后公告的相关文件中予以披露。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刘磅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34,257,031股股份,持股比例为6.98%,同时通过达实投资间接控制公司310,346,881股股份,对应公司股权比例为16.15%。刘磅先生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444,603,912股股份,控制公司股权比例为23.13%。

  按照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上限25,000万股测算,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增加至217,219.9429万股,刘磅先生可控制有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47%,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保证公司控制权稳定,在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环节,公司将结合市场环境和公司股权结构,对本次发行的单一认购对象(包括其关联方)认购的公司股份数量设置上限;同时,公司将要求本次发行的认购对象出具关于不谋求公司控制权、不与其他方达成一致行动关系的承诺。本次发行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本次非公开发行方案已经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以及中国证监会核准。

  上述呈报事项能否获得相关批准及核准,以及获得相关批准及核准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提请广大投资者关注审批风险。

  本次非公开发行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以下项目:

  1 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升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1,847 19,000

  2 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4,289 12,000

  若本次非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公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等情况,确定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筹资金解决。

  在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需要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目前已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商。基于云边协同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公司为用户提供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平台产品、边缘控制产品和终端应用产品,并提供以自主产品为核心的设备设施和空间场景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自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始终围绕主营业务持续发展:上市第一个十年,公司营收规模由上市当年的3.86亿增长至2020年的32.11亿。2020年,公司明确了坚持物联网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并拟定了2021-2030十年发展愿景。经管理层讨论,决定在2022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以适配公司未来的高速成长。

  根据十年愿景落实行动策略,公司在2021-2023三年间的经营重点是:聚焦智能、低碳战略,侧重大湾区市场发展,完善升级自主产品;全面树立各细分市场智能化标杆案例,持续创新可面向未来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探索可规模化发展的业务模式,进而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业务管理体系支撑公司规模化发展。

  2024-2026年,公司将在持续巩固大型解决方案市场的同时,以自主物联网平台产品和系统产品支持行业集成商公司,由点到线,辐射全国细分行业市场。

  2027-2030年,公司将在持续迭代升级自主创新产品平台的同时,以项目管理服务平台赋能合作伙伴;由线到面服务全国各地万千集成商,形成行业事业成长命运共同体,引领全行业健康发展。

  在上述战略指引下,公司将以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为契机,持续加大对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基于AIoT平台的节能控制与低碳管理系统、基于AIoT平台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控制系统、基于AIoT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主要应用软件、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基于C3-IoT平台的智能终端产品等核心产品与关键技术的研发升级力度,实现纵向创新并进行应用推广,以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同时,公司将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结合生态伙伴产品及系统面向重点行业用户,创新研发面向建筑楼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园区等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更全面完整的应用需求。

  公司基于云边协同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创新研发出“云-边-端”物联网系统架构的核心系列组件;通过系列组件的组合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基于物联网应用系统及第三方相关系统集成,面向建筑楼宇、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企业园区等提供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核心技术、核心组件、物联网应用系统及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下文虚线、本次募投各项目之间互为支撑

  “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升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面向多个核心组件及物联网应用系统所开展研发升级的项目,项目研发升级成果能够形成面向建筑楼宇、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企业园区等应用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项目研发升级内容包括“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基于AIoT平台的节能控制与低碳管理系统”、“基于AIoT平台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控制系统”、“基于AIoT平台的达实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主要应用软件”等。上述研发升级内容契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具备技术基础与市场潜力,有助于提升公司自主产品占比。

  其中,“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的升级,有助于企业基于物联数据驱动下开展运营管理,加强系统平台的云化部署能力,实现平台面向集团化部署及园区一体化管控应用场景,扩大AIoT平台的适用性;“基于AIoT平台的节能控制与低碳管理系统”有助于用户构建监测端至控制端的全链路节能管控体系,提升多维场景下的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基于AIoT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控制系统”有助于用户提供低成本、易安装、强体验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智能解决方案;“基于AIoT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主要应用软件”研发是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积极融入信息产业国产化产业生态的具体表现,有助于提升轨道交通数据利用程度,保障地铁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而提升地铁客运服务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是面向企业园区的专项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企业园区基于身份识别系统的智慧化管理水平,优化项目定制开发效率,提升国产化软硬件自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可作为独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推广应用,也可以通过标准开放的数据接口,与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实现数据交互。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项目”是“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及“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相关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与核心组件在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中的全面应用,是公司技术研发与业务拓展同步开展的具体体现,将助力成都地铁提升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的乘车体验。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为公司核心技术、核心组件、物联网应用系统及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业务拓展等环节提供全面支持。

  本项目将围绕达实智能基于“云-边-端”物联网系统架构的核心系列组件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研发升级。研发升级方向具体包括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基于AIoT平台的节能控制与低碳管理系统、基于AIoT平台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控制系统、基于AIoT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主要应用软件等。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的技术架构图如下:

  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升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升级 ① 从控制物,到服务人; ② 从本地布署,到云端布署; ③ 从服务单项目,到服务多项目

  (2)基于AIoT平台的节能控制与低碳管理系统研发升级 ① 从设备节能控制,到人的低碳管理; ② 从程序自动化控制,到AI智能化控制;③ 从核心环节控制,到全系统控制

  (3)基于AIoT平台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控制系统研发升级 ① 从传统定制系统,到标准场景系统;② 从多个系统,到无数个单元; ③ 从高投入、难交付、难服务,到高性价比、快布署、强体验

  (4)基于AIoT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主要应用软件研发 ① 从清单式,到流程化; ② 从适应由进口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构成的运行环境,到同时适应由国产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构成的运行环境; ③ 从人为判断、制度指引、领导决策,到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统筹调度

  本子项目将结合信息化技术和现有的业务管理体系,建立一个以服务为中心、可以自适应运营管理需求并支持各类智能终端产品接入的开放型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平台将有效整合建筑内的软件、硬件及技术资源,提供统一的管理服务,将架构、系统及应用进行一体化组合,赋予建筑综合协同的智慧能力,加速信息等资源的高速流通,以提升智慧建筑的灵活服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及对外拓展能力,形成集“决策、指挥、安全、宣传、服务、营销、管理、环保”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本子项目的研发升级,将围绕EMS能源管理模块、智慧碳排管理系统、节能控制系统、AI节能算法及控制策略系统展开。

  EMS能源管理模块升级:将EMS能源管理模块进行可视化升级,为用户提供运营监测、告警、用能趋势、总用能、标煤转换等关键指标的实时信息。同时,用户可通过EMS能源管理模块持续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更高效的能源管理。

  智慧碳排管理系统研发:通过碳排放趋势的事前预测、碳排放限额的跟踪预警和碳排放异常的智能诊断,降低用能单位的碳排放超标风险;基于人员流动行为、室外气象状况等多维度数据的规律性研究,对用能单位的能耗设备进行碳减排潜力分析,帮助用能单位优化用能策略,为其碳减排行动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智慧碳排放管理系统的成功开发,能够对用能单位碳排放状况进行多维度在线监测与数据分析,实现碳排管理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实时化,有助于用能单位及时掌握碳排超标风险,提升碳排管理能力。

  AI节能算法及控制策略系统升级:将基于AI和机理模型,以按需供冷和系统寻优两大基本控制原理为依托,通过对节能算法及控制策略的升级,完善节能控制系统的建筑负荷预测、AI节能优化策略、设备故障AI诊断等功能,助力建筑中央空调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节能控制系统研发升级:围绕达实智能EMC007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进行升级,使系统适用于更多蓄冷场景,扩大系统在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节能控制系统升级完成后,公司在数据中心业务领域可以超低的PUE值作为核心指标进行顶层设计,从而达到数据中心在用能方面的最高运行效率。同时,节能控制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能效智能化管控能力,以降低地铁运营整体能耗及成本。

  本子项目将围绕场景控制系统、空间场景控制器、空间场景交互屏、设备场景专用控制器进行研发升级,降低空间场景与设备场景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成本,同时提高部署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使其成为公司广受用户喜爱的产品之一。

  场景控制系统:将开发具备云原生特性,支持多用户、多场景、多项目接入,具备高可靠、高可用、可灵活扩展特性的场景控制系统。

  空间场景控制器:将开发具备多类典型场景末端设备接入、适用多种通信协议与驱动方式的空间场景控制器,使之具备快速部署、灵活配置、便捷运维的能力。

  空间场景交互屏:将开发具备信息发布、人脸识别门禁、智能集控等多种功能一屏服务的空间场景交互设备,使之成为人与空间场景交互的核心载体。

  设备场景专用控制器:将开发具备建筑内机电设备实时监测、自动控制、联动报警功能的设备场景专用控制器,优化楼宇的监控及管理,提高建筑设备自动化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本子项目计划开展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主要应用软件等智慧地铁相关研发,同时,将公司已有的综合监控系统及应用软件,从适应由进口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构成的运行环境,重新开发升级到可以同时适应由国产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构成的运行环境。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21,847万元,包含设备投资 2,185万元、软件投资1,787万元、开发费用16,496万元、预备费199万元和铺底流动资金1,180万元。本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19,000万元,具体投资明细如下表所示: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本项目相关备案、环评(如需)等事项尚未办理完毕,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本项目拟对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及相关智能终端产品进行研发升级,并实现规模化的产业应用。“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构成了面向企业园区的专项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企业园区基于身份识别系统的智慧化管理水平,优化项目定制开发效率。同时,解决方案相关系统既可适应由进口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构成的运行环境,也可同时适应由国产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构成的运行环境,有助于提升国产化软硬件自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项目技术架构图如下:

  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采用“平台+应用”的1+N架构和“集中管控、统一身份认证”的设计理念,以SaaS服务云平台及InDas智能终端直接上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单用户或多用户建筑空间的人员无感通行。该平台广泛应用于企业园区、医院、公共建筑、轨道交通、商业建筑、学校等领域。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发升级:

  国产化部署:平台根据国家等保合规技术标准进行技术选型,于国产系统上部署运行,并逐步替换云平台内非国产或非开源的技术架构。

  功能模块完善:本子项目基于B/S架构,简化系统开发流程,研发升级平台的访客预约系统、梯控系统、联网门锁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从而提升各系统的响应速率,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感。

  低代码框架优化:本子项目计划将系统平台进行低代码框架优化,针对高频定制化功能板块进行动态化和组态化改造,从而减少项目定制化的开发量,降低项目开发耗时及成本投入。

  智能终端产品包括人脸识别终端与联网门锁等。其中,人脸识别终端是一款支持多种身份识别方式的智能终端产品,可以对建筑空间内人员进行高效精准的身份识别,并具备测温、健康码防疫检测等功能;联网门锁产品具有多重安全加密机制,满足员工进出场景化管控、消防联动控制等需求。智能终端产品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发升级:

  人脸识别终端产品:丰富人脸识别终端产品线,增加门禁、信息发布、测温、身份证及二维码识别等功能,有效应对企业、医院、学校、建筑楼宇等多种应用场景,降低用户运维管理难度及运营成本;

  联网门锁产品:开发不同外观、支持Lora、NB-IoT通讯的联网门锁产品,集成刷卡、密码、指纹、人脸等识别功能,为不同场景应用提供灵活方便的产品组合配置,便于用户在各类商业建筑、企业园区、学校等应用场景下选配性价比高、功能应用齐全的门锁系统解决方案。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14,289万元,包含设备投资 2,585万元、软件投资2,085万元、开发费用7,849万元、预备费233万元及铺底流动资金1,537万元。本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12,000万元,具体投资明细如下表所示: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达实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在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通过向达实物联网增资的方式,由达实物联网实施。项目实施地点为深圳市高新区南区科技南一路达实大厦。

  截至本预案出具日,本项目相关备案、环评(如需)等事项尚未办理完毕,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属于2022年4月7日披露的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号线一期综合监控(含通信)项目(简称“成都地铁总集成项目”)的一部分,成都地铁总集成项目整体规模8.61亿,计划使用募集资金用于成都地铁项目中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部分建设。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具体内容包括:综合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通过集成轨道交通多个强弱电系统,整合统一的监控层软硬件平台,实现对列车运行情况、客流统计数据、环境信息、设备运行情况及其他各类型设备的关联监视功能,保持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与协调互动。通过综合监控系统的控制中心及用户界面,运营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地监控整条线路的运作情况。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项目”也体现了“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升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研发升级成果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19,373万元,包含设备材料采购17,586万元、其他直接费用432万元和项目管理费1,355万元。本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18,000万元,具体投资明细如下表所示:

  本项目主要为公司根据业主方要求进行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项目需取得的立项备案、环评或用地手续均由项目业主方在招标前或项目具体实施前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无需由公司办理项目的立项备案、环评或用地手续等文件。

  本次募集资金中,拟使用21,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总额的30%。公司综合考虑现有资金情况、实际运营资金需求缺口、市场融资环境及未来战略规划等因素,确定本次募集资金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规模。补充流动资金也将对“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与低碳节能等应用系统”及“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与智能终端产品”在市场营销推广、解决方案应用等过程中提供支持。

  本次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后,公司净资产规模增加、资产负债率降低、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产流动性提升,进一步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保障公司主营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公司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和升级自有产品,加大解决方案中自主产品的比例。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市场影响力,促进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主营业务持续、高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物联网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IPv6等技术加速融合;物联网终端感知能力与应用平台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家居等重点领域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物联网技术升级迭代速度加快,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融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技术的AIoT平台,助力企业实现物联数据驱动下的运营管理。智能物联网(AIoT)是指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一般是在监控、互动、连接情境下的),在终端设备、边缘域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包括定位、比对、预测、调度等。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使物联网获取感知与识别能力,物联网为人工智能提供训练算法的数据;在商业层面,二者共同作用于实体经济,促使产业升级、体验优化。

  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是公司基于云边协同的实时数据处理技术所研发的“云-边-端”系列组件中的物联网平台。公司的核心服务基于自主研发的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针对空间场景与设备场景的建筑结构特征和不同的数字化需求,定制化开发AIoT系统平台,灵活部署智能物联网终端设备,为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建筑楼宇、城市轨道交通、医院、数据中心等)提供完整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2012年以来,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已历经五次大的版本迭代,目前已升级到V5.0以上的版本,并已在物联网解决方案中实现规模化的推广应用。

  随着AIoT相关的技术、产品及标准持续迭代,智能化应用场景日趋丰富。为保持公司在物联网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扩大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的适用性,公司需要持续对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进行升级。本次研发升级的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将向V6.0以上版本迈进,融合DasEdge边缘计算软件的应用,对于集团化部署及产业园区一体化管控等综合水平和复杂程度更高的应用场景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将公司建筑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应用范围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园区建筑群、从单园区扩展到多园区,持续强化公司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

  现阶段,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之一,其中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排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超一半。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上升趋势。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其中建筑运行能耗占23%;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公共建筑中,空调总能耗占比为50%左右;其中制冷站能耗在空调总能耗的占比为80%左右。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一般采用综合COP来衡量。综合COP是制冷站总制冷量与总用电量的比值。目前我国常规自动控制水平下的制冷机房年平均能效比在2.5~3.5之间,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

  从2021年密集出台的“双碳”顶层设计中,涉及建筑楼宇的部分不容忽视。其中,健全建筑能耗管理体系,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建筑节能管理能力、建筑能效水平,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将成为建筑楼宇节能领域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基于此,公司将持续加大双碳背景下的建筑节能及低碳服务投入力度,并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开展基于AIoT平台的节能控制与低碳管理系统的研发升级。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建筑楼宇、医院、轨道交通、数据中心、企业园区等场景构建覆盖“监测端”至“控制端”的全链路节能管控体系。一方面,本项目通过能源管理EMS模块、智慧碳排管理系统的研发升级,为用户提供多维度在线监测与核算分析,实现碳排管理数字化;另一方面,本项目通过对节能控制系统以及对应算法及控制策略升级,提升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使系统全面适用于蓄冷应用场景,扩大节能控制系统在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场景的应用。

  建筑作为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空间单元,正在从“智能”向“智慧”稳步迈进,而建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依赖于建筑物内部机电设备的规模增长及其功能的日益丰富。在建筑内部,建筑与人的交互构成了空间场景,空间场景的人性化程度是用户评判建筑智慧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本项目研发升级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控制系统适用于面向建筑办公用户及物业管理客群的空间及设备场景解决方案。空间与设备场景控制系统以场景控制系统作为核心,一方面通过空间场景控制器和设备场景专用控制器联接各类末端设备,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场景交互屏以及移动终端应用为用户提供空间场景的体验与应用。相比于传统的智能化方案,达实智能的空间与设备场景智能解决方案在提升用户体验、系统运行稳定性、方案组合灵活性、安装便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在方案组合灵活性方面,空间场景方案对建筑根据功能等方面划分了若干相对标准的空间单元,并对空间单元中的智能化方案与体验进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空间场景方案支持多用户、多园区、多项目接入云平台,方便集团客户集约化管控异地项目,实现不同建筑中不同空间单元的灵活组合,从而提升空间场景的智能化价值与人性化体验程度。

  在安装便捷性方面,云平台的标准化开发以及空间和设备场景控制器的模块化集成,优化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有利于实现用户需求标准化,项目预集成标准化。前端的标准化与模块化集成,进一步降低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成熟度要求以及系统深化和现场调试的时间,提升建设方全流程的工作效率和交付质量。而设计、实施时的优势都会最终转化成使用方和投资方的利益,从而降低了物业的运维管理成本,提升业主和终端用户使用体验。

  在系统运行稳定性方面,由于传统架构采用集中化管控方式,当中央平台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影响整个建筑全局的智能化运行。而达实智能空间场景方案将建筑分为若干空间,对设备控制能力进行分布式部署,将大部分现场设备的控制能力下放至现场的空间场景控制器与设备场景专用控制器,有助于分散中央系统的异常风险,提高建筑整体的智能化稳定性。

  在用户体验提升方面,传统的智能化架构大多是面向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物业服务的集中式管控,对于建筑中的用户体验关注度不够,导致用户体验和用户预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项目是基于用户体验的空间场景移动端应用建设,以一屏多用的空间场景交互屏作为人与空间交互的核心载体,通过场景控制系统输出各类空间单元的用户体验应用,包括会议预订、访客管理、资产管理、环境控制、办公服务等,为用户提供集成程度更高的人性化智能交互体验。

  达实智能深耕智慧交通领域多年,多年来始终坚持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科研技术实力、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稳居业界领先地位。基于在轨道交通领域多年的业务经验与技术积累,公司已具备自主开发轨道交通软件的能力与条件。目前,公司轨道交通项目部分软件产品仍以外采为主,其中不乏进口软件。在国家信息安全需求推动工业软件国产化的大背景趋势下,公司计划通过本项目实施,自主开发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地铁智慧车站系统、地铁智慧维保管控系统、地铁数字孪生与应急保障系统等轨道交通领域的软件平台,以用于未来轨道交通项目的各个细分应用领域。

  上述软件平台产品的应用,将对轨道交通地铁线路与车站运维各个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列车运行情况、客流统计数据、环境信息、设备运行情况及其他各类型设备的关联监视功能,保持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与协调互动;地铁数字孪生与应急保障系统的应用,将推动地铁监控系统从以二维界面和C/S架构为主,转化为二、三维一体化应用展示,促进地铁与车站在应急保障方面的响应与处理速度;集成程度更高的地铁智慧车站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能够减少同时操作多个独立的子系统带来的效率损耗与安全隐患;地铁智慧维保管控系统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提升地铁数据利用率,反哺客运工作效率提升与服务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逐步增加公司轨道交通项目中自主软件产品的应用比例,助力公司积极融入信息产业国产化生态。

  物联网身份识别认证系统是企业园区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部分企业园区的物联网身份识别认证系统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在建设时缺乏顶层指导,无法与内部其它信息系统有效集成,造成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影响了系统的使用效果。系统面对各个时期层出不穷、不断发展的差异化需求及新技术的出现,容易发展成为盲目的应用投资,而忽视不同时期的兼容性、扩展性问题,往往每次升级改造都需要推倒重来。目前,大多数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身份识别认证介质仍以传统的IC卡为主,没有兼顾目前智能终端应用、人脸识别、二维码等新技术,忽视部分人群的使用习惯,导致部分用户体验感差。

  针对上述行业痛点,公司依托达实智能“云-边-端”体系架构开发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为企业提供基于SaaS化服务的云访客、云门禁、云考勤、云停车、云梯控等一系列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并结合智能终端产品,形成面向企业园区及公共建筑等单用户或多用户建筑空间的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系统,实现公共建筑内的无感通行。系统按照“集中管理、统一控制”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安全控制、方便管理、人性化服务”等目标,支持采用本地化、私有云、公有云三种部署方式。

  产业化过程中,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系统以云部署及智能终端直接上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单用户或多用户建筑空间的人员无感通行应用,帮助用户实现对企业园区、医院、公共建筑、轨道交通、商业建筑、学校等多种空间场景内人员的身份识别、通行管控、联动控制,从而提升用户的智慧化管理水平。

  智能化设备是建筑物联网体系的重要终端载体,各设备子系统间的国产化水平出现分化。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21建筑智能化应用现状调研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国产品牌在出入口控制(门禁)、视频安防监控、停车管理、能源管理等建筑智能化子系统中逐渐占据主流市场;暖通空调自控、照明、电梯等系统以国外或合资品牌为主。以暖通空调自控系统为例,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自控、施耐德等主流合资品牌市场占比大于60%。国产品牌在部分子系统中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合资品牌长期占有市场,国产品牌缺乏优势明显的技术体系或者性能更高的硬件设备。因此,坚持自主创新,提升自主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助于提升建筑子系统国产化水平。

  本项目围绕达实C3-IoT身份识别与管控平台及基于C3-IoT平台的智能终端持续升级,将根据国家等保合规技术标准对软件平台进行技术选型,于国产操作系统上部署运行,逐步替换云平台内非国产或非开源的技术架构,提升智能终端中国产硬件的应用占比达到70%以上。同时,本次研发升级过程将针对高频定制化功能板块进行动态化和组态化改造,减少项目定制化的开发量,降低项目开发耗时及成本投入。

  公司本次中标的成都地铁项目,是公司迄今为止在轨道交通领域承接的最大规模项目。与此同时,成都地铁27号线是一条无人驾驶线路,对综合监控、通信、PIS(乘客信息系统)等核心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中标本项目,一方面能够体现业主方对公司过往产品、方案及服务质量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竞争实力。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将全面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系统,彰显了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实施领域的综合实力,有助于扩大公司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覆盖范围,提升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影响力与经营业绩。

  本项目是公司基于云技术将综合监控系统与通信系统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本项目中,公司基于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衍生开发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系统,运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依托开放的云引擎,面向诸多场景及第三方系统进行针对性适配与融合,构造了集稳定性、可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基础设施环境。此外,公司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提供智慧车站、智慧维保、坐席管理等一系列轨道交通智慧应用,有效提高地铁运营的智能化水平,达到减员增效、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乘车体验。

  本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整合公司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技术与解决方案实施能力,并加以融合创新,从而有效夯实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与第三方系统的融合能力。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以政府或国有企业为主导,轨道交通业主方依法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供应商。供应商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技术能力、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实施经验,方能参与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项目的招投标及建设实施。投标企业是否具有同类项目的成功案例是影响其是否具备投标资格及能否中标的重要因素。

  达实智能轨道交通领域的业务案例与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对公司未来承接集成度更高、建设过程更复杂、投资规模更大的地铁项目具有积极的背书作用,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及经营业绩,促进公司轨道交通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业务的快速发展。

  本次补充流动资金,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为公司核心技术、核心组件、物联网应用系统及解决方案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0,585.25万元、321,098.85万元和316,399.86万元,整体呈增长态势。未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下游智慧城市、智慧楼宇、智慧交通、智慧医院、绿色数据中心、企业园区等相关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公司的业务规模亦会快速增长,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2021年,公司签约及中标订单金额总计42.10亿元;本年度,城市轨道交通业务单元签约及中标订单金额实现大幅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已逾50亿元,公司需要补充流动资金来支持主营业务不断发展。

  因此,公司使用本次募集资金中21,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缓解公司日常经营的资金压力,为公司未来业务规模的扩张提供流动性支持,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末,公司合并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16%、60.18%和68.31%,流动比率分别为1.85、1.70和1.42,速动比率分别为1.64、1.55和1.27,公司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下降趋势。目前,公司可通过股权融资方式,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主要运用于物联网相关技术及产品研发、智慧交通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投资。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在公司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公司拥有逾600人的研发队伍,并累计培养出15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联合培养了200余位硕士研究生。同时,公司主导了7项国家标准的制定,累计获授逾百项发明专利和近250项软件著作权,多次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先进科技成果鉴定。公司在AIoT平台及低碳节能领域已拥有云边端架构的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节能运营管理系统、中央空调能效管理软件、城市能源监测管理平台运营版软件等170余项软件著作权,并获得当今世界软件能力成熟度难度最大、级别最高的认证——CMMI5认证。

  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受到多方

客服服务热线
4008-360-666(周一至周日:9:00-22:00)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A3栋6楼 邮政编码:518000 客服邮箱:market@lanw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