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足球病理科信息管理系统火狐直播医院信息平台火狐直播医技统一预约整体解决方案火狐直播内镜影像管理系统火狐直播放射影像管理系统火狐直播专业超声检查系统火狐直播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系统火狐直播医疗智能决策系统火狐直播数字网络视频会诊系统产品系列解决方案智能影像云电子胶片医技统一预约新冠AI公司动态行业新闻公司简介企业文化企业荣誉发展历程联系方式加入我们客户中心

火狐直播:绍兴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发表时间:2022-09-03 14:22:55 来源:火狐直播网页作者:火狐足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也是我市深入贯彻省委“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和市委“两重”战略决策部署的关键时期,更是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重要时期。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对基础测绘服务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12.《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智慧城市建设201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绍政办发〔2015〕17号)

  “十二五”以来,我市基础测绘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全面建成,基础测绘成果应用不断拓展,在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区域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测绘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测绘管理体制基本理顺,绍兴各区、县(市)都挂牌成立了测绘和地理信息局,明确了其测绘管理与服务职能,强化了统一监管力度。全市基础测绘计划和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计划,基础测绘经费全部列入财政资金计划。全市“十二五”期间基础测绘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7亿,其中市本级投入6千万,各区、县(市)共计投入2.1亿。

  2、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全面建成。建立了绍兴历史上第一次覆盖市域的绍兴坐标系(基于CGCS2000坐标框架),并已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用。优化绍兴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SXCORS),改建基准站1座,注册用户数达150个。建立了绍兴市C级GNSS控制网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完成了C级GNSS点140座,二等水准线千米,建立了绍兴市域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3、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形成了种类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提高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覆盖率。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城市建成区的全覆盖和规划区的必要覆盖,全市8273.3平方千米实现了1:2000 比例尺DLG、DOM、DEM全覆盖;编制了三维数字地图;开展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和入库工作;普查与更新了主城区范围地下管线数据;加强了卫星遥感影像的数据获取,建立全覆盖、高精度、统一的遥感影像数据库。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较好地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先后为城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交通与水利建设、农房登记发证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及时的测绘成果保障。

  4、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我市测绘和地理信息局不断推进地理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各区、县(市)完成了以地理空间框架和“天地图”为基础的公共服务平台,并制定了相应的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 各级测绘和地理信息主管部门陆续与相关政府部门签订了地理空间信息共建共享协议,开展了有效合作,进一步促进了绍兴市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共享,有效支撑了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业务协同。大力开发了系列政务地图、公众地图等公共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测绘成果产品种类,进一步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5、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按照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统一部署,成立了第一次绍兴市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全市二项省情普查和四项市情普查,各区、县(市)也根据各自实际,增加了部分普查内容,并按计划完成了普查工作。

  6、初步建立了测绘应急保障机制。编制并修订了《绍兴市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确定了测绘应急保障队伍,配备了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设备,具备了初步的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共建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部门联动机制尚没有完全建立,部门间空间数据共享多、共建少;

  ---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种类与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基础测绘服务保障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技术薄弱、人才短缺,生产与服务发展能力差异较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成为国家“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国家大数据、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新战略、新目标相继提出并实施,对绍兴继续走在前列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测绘技术与相关高新技术加速融合的趋势持续加强,新应用、新业务加速出现。基础测绘的发展环境、技术手段、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基础测绘在城市建设、环境治理、公共应急、防灾减灾、智慧城市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 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需求。“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阶段,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方式正逐渐被以精细化数据和先进技术为驱动的管理方式所取代。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需提供更为安全、专业、规范、高效的基础测绘技术保障服务,以满足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机构调整、城镇化发展监测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技术需求。

  2. 实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环境现状调查、污染情况分析、环境监测以及环境治理的重要支撑。建设“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抓好“五水共治”,开展 “五气合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交通治堵、“多规合一”、“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与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等,这一系列重大环境保护工作都离不开基础测绘的支撑,同时也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内容、更新速度、覆盖范围提出了更高要求。

  3. 促进大城市建设的需求。加快中心城市“三区”融合,统筹全市域协同发展,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等,都需要广泛利用各类基础测绘成果,且需求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加大。

  4.建设“智慧绍兴”的需求。随着“智慧绍兴”建设的全面开展,以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将成为“智慧绍兴”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这对我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采集更新和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需求,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挖掘、提升地理产品附加值,将带来强力促进效应。

  5. 维护公共安全和服务民生的需求。基础测绘是维护公共安全,实施社会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遥感影像、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应急测绘保障将在各类应急指挥、应急演练、抗洪救灾、抗击台风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众对位置服务的需求空前旺盛。基础测绘不仅仅局限于提供通用性高、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要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与民生应用需求紧密相关的定制化、个性化的非标准产品。

  按照“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发展,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适用的基础测绘保障。

  到2020年,构建“科学、统一、规范、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与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促进全市基础测绘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完善基准体系,更新基础数据,提升三大服务,做好一项保障”的目标。

  1.完善基准体系:完善全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优化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统筹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2.更新基础数据:更新与维护内容丰富、现势性强、空间尺度科学合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建立覆盖范围、更新频次更加合理的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更加高效、资源更加丰富、应用更加深化、互联互通更加顺畅。

  3.提升三大服务:(1)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建成“智慧绍兴”时空信息云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做好地理国情决策支持服务。健全地理国情监测体系,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做好分析统计工作,加大社会化应用。(3)增强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加强应急测绘服务队伍建设,配备先进高效的应急装备,建成反应迅速、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

  4.做好一项保障:完善测绘管理体制与机制,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晰、规范高效的体制机制,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持续完善我市现代化测绘基准和卫星测绘应用体系,构建新一代连续运行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做好绍兴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维护与优化服务等工作,配合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实施好全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工作,促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建设;维护并优化绍兴市C级GNSS控制网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建立测量标志年度定期巡查制度;进一步提高坐标转换工作,在两年过渡期内完成现有各类成果向“绍兴坐标系”的转换。

  “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通过合理规划不同类型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成果类型、更新方式与更新周期,建立健全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的现势性和有效性,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由地上向地下、定期向动态的转变,实施全市基本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必要覆盖和动态更新,推进全市城市建成区三维地图、城市街道实景影像、平原地区1:2000DSM数字地表模型等数据获取与更新工作。

  进一步发挥绍兴市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小组作用,深入贯彻一系列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政策规定,不断完善部门间、市(县、区)间的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打造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的双驱动体系,促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做好政务服务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维护工作,加强省市县在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中的统筹力度,建立健全分级采集机制,实现省市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联动更新与共享。

  加大应用系统的宣传及推广力度,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地图保障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多种类型、要素丰富、实用方便的各类公益性地图产品,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测绘地理信息公共产品的需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智慧绍兴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为智慧绍兴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围绕自然资源普查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多规融合等政府重大工程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需求,建立监测目录体系,明确监测对象、内容和周期;做好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统计分析,健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评价规范,构建一体化的监测技术流程;完善业务运行体系,形成会商、生产、成果管理、发布和应用等多个环节的业务流程;深化应用服务体系,推进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常态化发布,丰富成果的类型和形式,提升成果满足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大众需求的能力。

  健全应急测绘保障体制机制,建立与省局、周边地市测绘部门快速联动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大力提升我市应急测绘技术装备能力,建立市应急测绘指挥系统及测绘应急专题数据库,加强应急测绘保障服务队伍建设,进行常态化应急测绘演练和培训。提升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围绕新型基础测绘建设需求,建立满足地理信息获取立体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基础测绘支撑体系,优化队伍架构,实现人才队伍的转型升级,建设与新型基础测绘及地理国情监测相适应的保障队伍;加大合作与引进力度,推进国内外高新应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进一步理顺和健全测绘管理体制机制,规范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培育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管理,通过资质巡查、信用评级等监管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我市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应用的特点,适时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文件。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管理制度,建设面向基础测绘全过程、基础测绘产品全种类的质量控制体系。

  对全市C级GNSS网开展一次实地普查、布设、优化、复测等工作,保持GNSS控制网的有效性和现势性。各区、县(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所辖范围内的D级GNSS网复测工作。

  对全市二等水准线公里,开展一次实地普查、布设、优化、复测等工作,保持高程控制网的有效性和现势性。对全市精化水准面模型进行更新优化。各区、县(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所辖范围内的三、四等水准网的复测工作。

  做好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运营维护和服务工作,做好各基准站、工作室硬件、软件等设备管理、维护及升级;整合SXCORS与全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增加系统并发用户数量,全面提升SXCORS的服务能力,积极拓宽应用领域。

  开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与应用。依托SXCORS对原有的基准站进行升级改造,通过软硬件升级,建成绍兴市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实现北斗多模卫星定位服务的融合。

  依法推进绍兴坐标系(基于CGCS2000)的应用,实现全市测绘基准体系的统一。并对相关控制点成果、基础测绘成果及有关电子地图数据转换到绍兴坐标系。做好各专业部门开展绍兴坐标系的转换和应用工作的指导。

  十三五前期,完成中心城市建成区全要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1:500数字地形图、地名地址及POI专题数据库等相关要素)建设。至期末,实现全市城市规划区(含建制镇)1:500地形图全覆盖。

  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区域重要程度及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城市建成区达到6个月时效性;其他建设区域(含建制镇)达到1年的时效性。

  实施影像统筹获取与联动更新,由市级统筹组织开展航空数码摄影测量,统一组织全市1:2000 DLG、DOM、DEM数据生产;更新周期与省级联动,实现地面分辨率优于0.2米的航空数码真彩色影像每年更新一次的总体目标;对重点区域不定期开展低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至规划期末,完成中心城市建成区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实现三区地下管线成果无缝对接;诸暨、嵊州、新昌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及管线信息系统建设;试点中心镇地下管线普查和数据建库工作;完成市域内重大管线普查工作。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设施测绘工作,建立城市地下空间数据库。

  通过与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共享或采购的方式,定期获取全市域分辨率优于0.5米卫星遥感影像,并建立历史影像数据库。

  利用无人机影像或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完成重点区域高精度数字地表模型(DSM)制作更新,并开展数字地表模型(DSM)成果在水利、气象及应急救灾中的应用。

  更新制作三维数字地图。实现中心城市建成区三维数字地图全覆盖,诸暨、嵊州、新昌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扩大三维数字地图覆盖范围。

  利用无人机、地面实景影像等高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创新,积极推进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城市主干道全景影像的采集。

  对主要水系样板区域开展水下地形测量的应用测绘,对河流、水库等重点水域开展1:2000水下地形测绘。

  围绕自然资源统计监测工作,提供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遥感监测保障服务,围绕生态环境、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及城镇发展、永久基本农田、各类产业园区等人文地理和专题地理国情要素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城市建成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绿地率、总体地形地貌特征构成、风景名胜区与历史文化保护区、特色产业园与专业市场、行政事业单位监测;每2-3年开展一次城市基础设施分布、人口集聚度和空间分布、交通设施、历史文化保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游步道、辅助海绵城市规划监测(不透水层监测等)、重点区域地面沉降监测。

  做好监测成果分析应用工作,定期发布年度地理国情监测蓝皮书、地理国情指数;整合加工形成多尺度地理国情公共产品;为政府重大战略、重点工程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定制化监测服务。

  做好已建成的各类应用服务数据库的优化与更新工作,并对现有数据深入挖掘和利用,不断扩充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范围、丰富数据内容,维护好“规划一张图”、“警用PGIS”等已建成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不断加大基于数字城市应用系统建设的推广力度,全市每年深化推进15个左右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强省、市、县数据融合,完善“天地图”运维与服务,做好政务服务网地理信息服务的支撑保障工作。

  大力开发类型多样、要素丰富、实用方便的各类地图产品。满足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公众需求。

  一是编制绍兴市、县(市)区域标准地理底图。编制包含水系、地形、居民点、交通线、政区界线等基本地理要素的全市统一的标准地理底图,为各种专题底图的骨架和控制提供统一的地理基础。

  二是编制专题地图。编制绍兴地图集、影像地图及水城地图等系列绍兴历史文化和特色的专题地图及电子地图,反映绍兴市及各区、县(市)区域历史、文化等特征。

  三是编制政务工作用图。编制系列政务工作用图,全面反映绍兴市自然资源、工程建设、生态旅游、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等基本情况,为政务工作宏观决策、综合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清晰、可靠、科学的基础地理信息依据。

  四是编制便民服务地图。以便民、实用为原则修编绍兴交通旅游图,编制游步道地图、三维实景、网络地图和移动端APP等测绘公共服务产品。

  依托数字绍兴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在已建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扩充、添加三域标识以及数据重组等,采集并集成各时期的历史地理信息、现势地理信息、实时位置信息、多维度可视化地理信息和实时信息,使得数据库系统具备时空信息和物联网节点的导入功能,实现其获取、分类、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建设智慧绍兴时空信息云平台,增强平台对物联网传感器数据、时态GIS数据的支持与展现能力,实现与我市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建设接轨,为其他部门智能专题应用提供数据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功能服务,满足城市运行、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加快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创新驱动,为智慧绍兴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按照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要求不断优化完善绍兴市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加强与省及周边地市互动合作,建立快速联动应急测绘保障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应急测绘保障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常态化的应急测绘培训,提升应急测绘专业技能。结合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的部署实施演习计划,通过模拟演练来提高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基于现有测绘成果,分析绍兴市地理状况,做好应急地图编制、应急实景三维数据库、应急专题地理信息和测绘成果应急储备工作。

  推进测绘应急服务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根据应急测绘任务要求,适时配置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应急测绘车辆、高性能计算设备、高效摄影测量设备、高速绘图仪、数据处理工作站和数据处理软件等应急测绘保障装备。

  统筹实施援疆测绘工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按照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统一部署,按时完成对口支援阿瓦提县的援疆测绘工作任务。

  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立体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进行相应的装备建设,全面提升地理信息实时获取、地理信息数据自动处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基础测绘更新维护、地理国情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建设,更新维护网络、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完善网络运行支撑环境,包括服务器、储存设备、备份设备、身份鉴别、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网络管理、等级保护、防病毒建设等,优化升级共享系统,实现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互用。做好数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优先共享或租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建立的数据异地备份中心基础设施。

  1、估算依据。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项目经费估算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测绘局2009年颁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财建【2009】17号),并结合目前市场最新报价。

  2、经费估算。完成我市2016年─2020年基础测绘规划建设项目,全市计划总投资估算为53936万元,其中,市本级12512万元,柯桥区8595万元,上虞区11413万元,诸暨市7482万元,嵊州市8018万元,新昌县5916万元。具体详见附件1。

  3、经费来源。基础测绘的投资主体是人民政府,基础测绘的经费由财政列支。根据绍兴市财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实行基础测绘经费由市、区(县、市)两级财政投入的机制。由市级完成的测绘项目由市财政列支,各区、县(市)根据《规划》内容并单独编制估算由各区、县(市)财政列支。

  适时修订《绍兴市测绘管理办法》,制定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管理、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等方面的相关规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和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需求,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国情监测、测绘应急保障、重大测绘项目监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度,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资质准入、市场监管和信用管理等政策。

  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职能设置,重点加强全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和管理统筹力度,充分发挥各区、县(市)测绘地理信息两级管理体系的监管优势,创新监管手段,形成权责一致、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构建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测绘单位提升服务意识,提升质量意识,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信用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测绘市场。

  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计划、分级投入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基础测绘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基础测绘资金使用效率。扩展测绘地理信息投资融资渠道,通过服务外包、谁出资谁受益的理念,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基础测绘工作的资金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测绘投入机制,提高测绘的财力保障水平。

  加强策划、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资源,对我市基础测绘取得的成果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积极主动向相关政府部门宣传基础测绘建设成果,通过举办成果展览、应用培训及合作开发等各种形式,推进基础测绘成果的深入应用,进一步扩大测绘地理信息影响力,营造基础测绘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加强市县基础测绘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及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人才。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参与或承担重大基础测绘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重点培养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测绘科技与技能人才队伍。

  (1)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2)SXCORS系统运行维护及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升级改造;(3) 绍兴坐标系转换;(4) 测量标志的维护管理。

  (1)1﹕500 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持续更新; (2)地下空间设施普查及测绘(包括地下管线)三维数字地图更新制作;(4)多分辨率、多种类影像获取与更新;(5)其它专题要素获取。

  (1)每年开展城市建成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绿地率、总体地形地貌特征构成、风景名胜区与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监测;(2)每2-3年开展一次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分布、人口集聚度和空间分布、交通设施、重点区域地面沉降监测;(3)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示范。

  (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维护和更新,全市每年深化推进15个左右在重点领域的应用;(2) 公共地图产品制作;(3) 开展“智慧绍兴”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1)应急测绘技术装备建设与维护;(2) 应急测绘系统平台建设与维护;(3) 应急测绘预案及演练。

  (1)数据异地备份;(2)机房及辅助设施维护更新;(3)设备及软硬件维护与安全防护;(4)法规修订、标准规范制定及生产体系及应用服务研究。

客服服务热线
4008-360-666(周一至周日:9:00-22:00)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A3栋6楼 邮政编码:518000 客服邮箱:market@lanwon.com